當線上成為日常,如何創造與眾不同的線上參與體驗?本集的職人症候群,讓我們來解你的 #好想見面症候群。
本集節目邀請到 BFA 簡報總編輯孟堯老師擔任與談嘉賓,和大家聊聊關於舉辦線上活動的血淚和背後的故事,讓線上活動不是逼不得已的選項,而是更加靈活有效的選擇。
BFA 簡報是一個專注於職場溝通的平台,也是台灣首個簡報溝通主題社群;每月會固定舉辦實體聚會「簡報小聚」,並在聚會中有講者分享及簡報教學的環節。在五月份宣布三級警戒時,簡報小聚也迅速做出調整轉為線上活動,並在七月份的週年活動時也是透過線上舉辦,讓全台各地的夥伴都能共襄盛舉。
Q. 覺得實體活動跟線上活動最大的不同?
「要花更多心力去抓住大家的專注力」
參與線上活動時,觀眾會處於更容易被干擾或分心的狀態,所以主辦單位最重要的功課便是持續吸引觀眾的注意力,讓大家不會輕易登出。而要做到這點,除了節目流程的設計以外,線上活動也得透過預錄影片、觀眾互動、場景轉換、背景音樂等元素來吸引觀眾。
Q. 簡報小聚六週年在轉成線上後,有什麼特別的橋段?
當天的線上活動總共分為很清楚的三個環節,分別是「簡報小聚的歷史」、「簡報趨勢的教學」以及「線上活動的拆解」。
在線上活動的開場就有一支 75 秒的預錄影片,透過黑白懷舊的風格娓娓道來一段故事,成功吸引觀眾眼球。而在教學的部分,除了可以實際落地的簡報技巧以外,也藉由留言區的互動,更直接的與觀眾對話;雖然簡單,但立即可見。
Q. 怎麼克服面對鏡頭的尷尬癌?
對於一開始要舉辦線上活動時,我在面對鏡頭是非常抗拒的,因為平常是在百大企業內教授商務簡報,已經習慣將學員的表情、肢體、互動都融合在運課的過程裡;能成功轉為線上活動或直播授課,最終是憑藉「滿足自己的安全感」的方式來化解,實際作法為另外架設一台筆電,讓老師能清楚看到自己的畫面,並進而去思考或設計學員看到的樣貌及內容,以進行最好的演示。
Q. 總共投入了多少資源來準備線上活動?
談論到直播設備的議題,我們也將設備分為兩大項目,一項是「聲音」、一項是「畫面」。聲音包含了人聲及音樂;聲音從筆電收音到耳機收音再到麥克風收音,是不斷地進化,而音樂的部分也有自己獨立的訊號源及操作機器。之所以在聲音下了極大的功夫,也是考量在線上活動的情境裡,觀眾對聲音的敏感度會更高一些。至於「畫面」的處理,除了至少兩台攝影機來支援場景轉換以外,也搭配了「分鏡設計」讓畫面更加豐富多元;以及在畫面看不見的拍攝空間裡,其實也有很多盞燈光在照明著。這麼多的項目跟器材,對應的就是人力成本,所以團隊成員更是線上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節目的尾聲,孟堯老師談到未來的發展,勢必會是實體活動跟線上活動的混成,所以在內容企劃時得盡可能同時滿足兩邊的需求,讓彼此相輔相成,帶給觀眾更細緻的絕佳體驗。
本文作者:PBS 寶渥商學院 編輯部